1. 中國茶葉的由來以及種類
1、神農(nóng)說
唐.陸羽《茶經(jīng)》:“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痹谥袊奈幕l(fā)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nóng)業(yè)、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jié)于神農(nóng)氏。
而中國飲茶起源于神農(nóng)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nóng)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nóng)過去嘗百草的經(jīng)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fā)現(xiàn)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是神農(nóng)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fā)現(xiàn)茶在肚內(nèi)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干干凈凈,因此神農(nóng)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zhuǎn)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2、西周說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边@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jīng)以茶與其它珍貴產(chǎn)品納貢與周武王了。
《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說
西漢.王褒《僮約》:現(xiàn)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jù)。
此文撰于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jīng)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nèi)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fā)展狀況。
2. 茶葉由來的歷史簡介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后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shù)厝吮銓⒋瞬杞小皣樕啡讼恪?。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關于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說,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chǎn)區(qū)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qū)。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zhì)。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辈铇洹⒐麡湎嚅g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zhì)優(yōu)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jié),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chǎn)于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后有回甜之感。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yǎng)。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jù)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chǎn)野茶數(shù)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庇謸?jù)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
據(jù)《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chǎn)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shù)刂撇韪呤种煺庂彽镁频摹皣樕啡讼恪边M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后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于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3. 我國茶葉的發(fā)源地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jīng)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證據(jù)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chuàng)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4. 中國茶葉的由來以及種類有哪些
六大茶類基本形成于唐宋時期,齊全于清朝。
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
綠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陜南一帶),據(jù)《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度A陽國志》是信史,可以認定:不晚于西周時代,川北(七佛貢茶)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栽培茶葉。
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qū)的茶農(nóng)發(fā)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chǎn)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标悪唇淌谠凇恫枞~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chǎn)地?!笨梢娞拼L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xiàn)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征,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fā)黃而得名 。
“黑茶”二字,最早見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chǎn)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甘肅通志》)。此茶系蒸后踩包之茶,具有發(fā)酵特征,實為黑茶無疑。
5. 茶葉起源于我國哪個地區(qū)
茶葉起源于中國,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yè)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yè)最初興起于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qū)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6. 中國茶葉的由來以及種類介紹
武夷山,“奇秀甲于東南”。風光秀麗,峽谷縱橫。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這里茶園遍布,茶種眾多,堪稱茶樹寶庫。史料記載,武夷山茶樹有1187種,名字也大多千奇百怪。如我們常聽到的大紅袍、鐵羅漢、肉桂、金柳條……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十一大名樅究竟是哪十一大?它們的命名又有何稀罕之處?
1.大紅袍
傳說,明朝年間一舉子上京赴考,途徑武夷山時突然得了急病,腹痛難忍。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取出所藏茶葉泡水給他喝下,腹痛即止。而后狀元高中后,得知茶葉出處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并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而后此茶又治好了皇帝疾病,也因此得“紅袍一件”,并成為貢茶。
傳說雖然聽起來有那么一些不可思議,但卻得了這么個好聽的名字。如今我們見到的大紅袍,是武夷五大名樅之首,茶中的狀元。葉片近闊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屬灌木型小葉種茶種。干茶條形壯結(jié),微起白霜,褶皺扭曲。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香清濃郁,高而持久,可名目益思,祛痰平喘止咳。
2.肉桂
武夷山所產(chǎn)的肉桂,近年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爆紅。關于這茶名字的由來,與清末一個叫蔣蘅的才子有關,這位才子長于茶鄉(xiāng),愛喝茶,也善品茶。話說一年初夏,蟠龍巖主邀請他到蟠龍巖給新制的茶取名,喝完茶的蔣蘅以肉桂命名此茶。主人聽了大喜,也稱“肉桂”這個名字極好,顯得金貴,于是便有了肉桂之大名。
到如今,肉桂聲名遠揚,我們常常會聽到“牛肉”、“馬肉”、“龍肉”之類的稱呼,完全是茶客的心頭好?。∵@肉桂為大灌木型茶種,葉長呈橢圓形,葉齒細密。干茶外形條索勻整卷曲,色澤褐祿,油潤有光,輕嗅有甜香味兒。沖泡后,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亮;入口醇厚回甘,香氣足。
3.鐵羅漢
關于“鐵羅漢”這個名稱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傳說。一曰此茶如羅漢菩薩救人濟世而得名“鐵羅漢”;二曰掌管茶樹的羅漢因醉酒,途經(jīng)慧苑坑上空時,掉落了茶枝。撿到茶枝的老農(nóng)將其扦插成活制成了鐵羅漢,能治百病,因而得名;三曰慧苑寺一僧人,在蜂窠坑的巖壁隙間,發(fā)現(xiàn)了一顆高大挺拔、枝條粗壯呈灰黃色的茶樹。此人皮膚黝黑、身材魁梧,像極了羅漢。因是他發(fā)現(xiàn)的茶樹,便以“鐵羅漢”命名。
“鐵羅漢”,武夷五大名樅之一,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灌木型、中葉類,葉大而長。干茶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香氣馥郁如蘭花香,巖韻明顯,耐沖泡。有祛火消食、解嘔消食之功效。
4.白雞冠
民間流傳,“白雞冠”本是宋朝時期,止止庵主持、南派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大師所培育,是止止庵道士靜坐修道的輔助調(diào)氣養(yǎng)生的藥茶。
雞冠花
“白雞冠”,武夷五大名樅之一。屬灌木、中葉類,葉片呈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芽葉為青白色,酷似白錦雞的雞冠。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香氣菲微,入口甘淡留香。有通便利尿、排毒養(yǎng)生、神清目朗的功效。
5.水金龜
水金龜之名,傳聞從清末開始,因引起公訴耗資千金而出名。此樹本原屬天心廟產(chǎn),后因暴雨傾盆,被沖到了牛欄坑近坑底的半巖石凹年停住,當時蘭谷巖主在該處設階砌筑石圍,雍土蓄之,變成了水金龜命名的淵源。
水金龜干茶
“水金龜”為武夷五大名叢之一。葉子呈長圓形,顏色翠綠有光澤,葉齒淺密。干茶條索肥壯,自然松散,色澤綠褐油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清澈,葉底肥厚均勻,帶紅邊,巖韻顯。
6.半天腰
傳說,天心永樂禪寺方丈為了證實夢中所見,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發(fā)現(xiàn)一顆綠色的茶籽,茶籽已開始吐芽長根。方丈親自培埴茶籽,長到尺余高之時,仍然將其移栽回三花峰的半山腰。因此茶種本是方丈夢中的鷂鳥所贈,所以取名“半天鷂”,因 “鷂”與“腰”同音,所以又叫“半天腰”。
鷂鳥
“半天腰”,仍是武夷五大名樅之一。葉片呈橢圓狀,顏色呈深綠色,鋸齒較淺。屬灌木型中葉類,干茶條索緊實,色澤青褐,芳香醇清。沖泡后,湯色金黃清澈,蜜香悠遠綿長,葉底柔軟鮮活,綠葉鑲紅邊。常飲有舒暢經(jīng)絡、輕身耐勞、益脾和胃的功效。
7.金牡丹
1978至2002年間,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棪為父本,以雜交育種法培育,培育出的茶種被命名為“金牡丹”。
牡丹花
金牡丹具有耐寒、抗旱等特點。屬灌木型、中葉類茶種。葉片呈橢圓形,色綠。干茶條索緊結(jié)重實,色澤烏褐油潤。沖泡后,茶湯橙黃清亮、香氣馥郁芬芳,具有鐵觀音的香味,巖韻明顯。葉底柔嫩紅亮勻整,具有止渴生津、解膩消食等功效。
8.金觀音
“金觀音”,1978-1999年間,以鐵觀音為母本,黃金桂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的無性系新良種。
“金觀音”, 武夷珍貴名樅之一,遺傳性狀偏向母本鐵觀音。屬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葉片呈卵圓形,色綠有光澤,葉面微隆。制成的干茶,條索肥壯,緊結(jié)重實,香氣濃郁似桂花香。沖泡后,湯色金黃清澈,葉底肥厚明亮,滋味醇厚甘潤。有殺菌消炎、減肥美容、抗衰老的功效。
9.北斗
《中國名茶志》記載,生長于北斗峰(命名為北斗一號)和九龍窠(北斗二號)的兩棵茶樹,本是60年代末期從衰老茶樹上剪穗扦插成活的。而后經(jīng)過十年的試驗,已大量繁殖并栽種在不同的山巖,名曰“北斗”。
北斗七星
“北斗”,灌木型,中葉類茶種。葉片呈橢圓形,葉色綠而有光澤,主脈明顯。制成的干茶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褐。沖泡后,滋味濃厚回甘,香氣濃郁鮮爽,巖韻明顯。有降脂輕身、抗衰老的功效。
10.金柳條
“金柳條”名字的由來,據(jù)說是因為它的葉片,形狀酷似柳樹的葉子——細瘦、窄長,而且不論是枝條還是樹干,全身都長滿了碧綠的嫩葉子,像極了二月江南的煙柳,故而得名“金柳條”。
“金柳條”,武夷經(jīng)典名樅之一。是灌木型、小葉種茶種。葉色綠而稍有光,實屬稀有珍貴之物。干茶色澤砂綠,條索緊結(jié)細長,久藏不壞。沖泡后,湯色色澤橙紅,滋味濃厚鮮爽;香高悠長,巖韻顯,回甘怡人。常飲有調(diào)理腸胃、護膚養(yǎng)顏、滋潤通腸的功效。
11、白瑞香
想必大多數(shù)人,只知“百瑞香”卻不知“白瑞香”。“百瑞香”乃是商品名,而“白瑞香”是武夷名樅之一。一般以中足火焙制,是一種高香的品種茶。此茶本原產(chǎn)于慧苑坑,但經(jīng)過時間的變遷,真正留存的數(shù)量已經(jīng)十分稀少。因此,想要在市面上買到正宗的白瑞香,頗有千金難求的意味。
7. 簡述茶葉的起源和中國茶葉的基本分類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湖碧螺春、顧渚紫筍……在超市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茶葉名,你是否困惑過茶究竟有多少種?
說起來我們在市面上常見的茶也就一兩百種,但是真要細數(shù)中國的茶名估摸著統(tǒng)計下來起碼有上千種以上。如果真想一一品嘗一遍,估計就要拿出那位揚言要吃遍中國美食最后卻在四川泡了三年的美國小伙的精神咯。不過,中國的茶品雖多,但是真要細分下來其實也就六種,分別是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而細分的標準就是根據(jù)《中國茶經(jīng)》中的歸類方式咯。下面小約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番這六大類茶。
綠茶是所有茶中歷史最悠久的,它是不發(fā)酵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zhì),特色是清湯綠葉,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綠茶可以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四種。要說它是國人最愛的茶品也不為過。小約估摸著或許是因為它的產(chǎn)地相當?shù)膹V泛,可以說大江南北幾乎無處不產(chǎn)綠茶,既然到處都有,那自然就到處都喝的到了咯。不過相對來說,它也是有科代表的,就比如說西湖龍井同學了。
作為全發(fā)酵型的茶類,紅茶在六類茶中最為溫柔,或者我們也可以說茶性是最溫和的。雖說茶多酚的功效不少,但是也會為茗茶帶來刺激性,而紅茶的茶多酚在加工的過程中已經(jīng)減少了90%以上,所以刺激性也會相對減少,但是同時它卻增加了茶紅素和茶黃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zhì)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干茶的色澤烏褐,沖泡之后茶湯和葉底都呈紅色,茶湯香甜味醇。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認為紅茶偏溫,適合冬天飲用。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生產(chǎn)紅茶比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廣東等。
烏龍茶又名青茶,它是半發(fā)酵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醇厚,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愛,它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對分解脂肪、消食去膩的效果尤佳,烏龍茶是按照產(chǎn)地不同劃分的,有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從分類就可以看出,從這分類的名稱,不用想都知道,烏龍茶的產(chǎn)地基本就是在福建廣東兩地,再加上一個呆灣。
白茶是輕發(fā)酵茶,一般對白茶的描寫不外乎“芽豪”完整,要么就是渾身披“豪”。那么,這里的“豪”是什么呢?其實就是茶葉嫩芽上那些茸細的毫毛。一般來說“芽豪顯露”說明茶葉相當?shù)挠啄郏@也足以成為鑒定茶葉品質(zhì)的標準之一,足以見白茶的質(zhì)感。除了茶質(zhì)好外,她的滋味相當?shù)那宓肟诟侍鸹匚毒d延,所以白茶也一向被視為茶中的珍品。而她還具有潤肺清熱,平肝益膽的功效哦。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白茶分為白葉茶和白芽茶兩種,公認的產(chǎn)區(qū)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
黃茶也屬于輕發(fā)酵茶類,其實,黃茶的加工工藝跟綠茶差不多,但是為什么稱它黃茶呢?因為它在干燥的前后一般還要比綠茶多一道“黃悶”的工藝,嗯哼想到黃燜雞了對不對,所以說他是黃悶茶也不為過啦。當然,他的特色和名字也相當?shù)馁N切,黃色葉片黃色的茶湯,不過入口相當?shù)拇己裉鹚?。除了好喝外,作為茶葉一族它也有自己的功效,提神醒腦,消食化銷完全不在話下。但是黃茶只是它的統(tǒng)稱,細分之下它還有三小類,分別是黃大茶,黃小茶,黃芽茶,這分類的名稱還真有些萌萌噠。當然,黃茶中還是有學霸的,只是相對來說競爭比較激烈,比較有名的黃茶分別有:四川的蒙頂黃芽、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等。
黑茶顧名思義它由于葉色偏黑而得名,一般來說他的葉片如果不是褐黑褐黑的,就是油黑油黑的。因為它的原料大多比較粗老,而且發(fā)酵的時間又比一般的茶葉要長使然吧。它也是許多緊壓茶的原料,它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因為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又能夠消油解膩,邊疆地區(qū)蔬菜少食肉多的人們十分喜愛它,黑茶按照產(chǎn)區(qū)的不同和工藝上的差別,也可以分為滇桂黑茶,四川雅安藏茶和湖北老青茶以及湖南黑茶。
好了,這就是小約帶來的茶的種類介紹,下次去購買茶葉時,就能更輕松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那種啦。
8. 我國茶葉歷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
中國有十大名茶一說,下面就詳細介紹: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xiàn)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chǎn)于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云、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chǎn)于獅峰的老井的品質(zhì)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好茶還需好水泡?!褒埦?、虎跑水”被并稱為杭州雙絕?;⑴芩杏袡C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zhì)較少,因而更利于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fā)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2、太湖碧螺春
產(chǎn)于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采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jié),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nèi)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級禮品。
3、黃山毛峰
產(chǎn)于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茶樹得云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zhì)。
黃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細。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云霧
產(chǎn)于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云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產(chǎn)于皖西大別山茶區(qū),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chǎn)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6、恩施玉露
產(chǎn)于湖北恩施。湖北產(chǎn)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xiàn)仍是我國的重要產(chǎn)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制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jīng)》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采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其玉露茶制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zhì)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chǎn)于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松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于制作時未經(jīng)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藥用。在港澳地區(qū),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yè)價值。
8、武夷巖茶
產(chǎn)于福建崇安縣武夷山。 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zhì)獨特,它未經(jīng)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shù)厝簭牡南矏郏小鞍俨≈帯泵雷u
9、安溪鐵觀音
產(chǎn)于閩南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制成的茶葉條索緊結(jié),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制作過程中因咖啡堿隨水分蒸發(fā)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后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fā)現(xiàn)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10、普洱茶
產(chǎn)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綠茶或黑茶經(jīng)蒸壓而成的各種云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zhì)優(yōu)良不僅表現(xiàn)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
普洱茶的呂質(zhì)優(yōu)良不僅表現(xiàn)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于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yǎng)生妙品。
具體哪種口感好,還是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品茶不僅是味道,更是一種心境。
9. 中國茶葉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了。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然而,中國飲茶,源于何時至今難下定論。只是學界普遍認為中國飲茶始于漢代,盛于唐朝。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于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chǎn)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后,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并且有了飲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