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縱觀歷史長河,共出現(xiàn)24位太上皇和48位太皇太后,而其中又各具體分為幾類,我們下面就分開詳細(xì)講解一下。
一、太上皇先從定義上講,太上皇嚴(yán)格意義上是現(xiàn)任皇帝對仍在世的父親的尊稱,也就意味著現(xiàn)任皇帝的皇位是通過父親的禪讓而得來的,亦或者兒子是開國皇帝,對尚在世的父親尊封太上皇。
歷史上的太上皇按照分類,分為三類。第一類:父親讓位給兒子且尚在人世;第二類,父親被時(shí)為開國皇帝的兒子尊稱且尚在世;第三類,上述兩種之外的例外情形。
(一)禪位給親子且尚在人世:15位
1、五胡十六國時(shí)期的后涼懿武帝呂光(399年禪位,做了數(shù)日太上皇)
呂光,字世明,是后涼的開國皇帝,337年(晉成帝咸康三年)出生,386年在姑臧(今甘肅武威)建立后涼,在位時(shí)刑法苛重,晚年多疑愛聽信讒言,399年在自己病重之際為防止諸子爭奪儲君之位,故直接將皇位禪讓給次子呂紹,幾日后呂光便去世,而呂紹也只當(dāng)了不足一個月的皇帝,便被兄長呂纂所逼自殺。
2、南北朝時(shí)期北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471年禪位,做了5年太上皇)
拓跋弘,北魏第五位皇帝,454年(北魏文成帝興安三年)出生,字萬民,文成帝拓跋濬長子。性格仁孝禮靜,剛毅有斷,對名利和權(quán)勢提不起半點(diǎn)興趣,故471年(皇興五年)以18歲之齡禪位給年僅5歲的長子拓跋宏,476年(延興六年)去世,年僅23歲,這也使他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而其子拓跋宏后改名元宏,即歷史上著名的改革之弟孝文帝。
北魏獻(xiàn)文帝拓跋弘劇照
3、南北朝時(shí)期北齊武成帝高湛(565年被迫禪位,做了3年太上皇)
高湛,北齊第四位皇帝,537年(東魏孝靜帝天平四年)出生,神武帝高歡(追封)九子。性格多疑暴虐,民不聊生,565年(河清四年),在祖珽等人的“更高尊貴”慫恿下,被迫傳位給長子高緯,568年(天統(tǒng)四年)去世,年僅32歲。
北齊武成帝高湛劇照
4、南北朝時(shí)期北齊后主高緯(577年禪位,做了20天太上皇)
高緯,北齊第五位皇帝,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出生,字仁綱,武成帝高湛長子。性格為所欲為,史稱“無愁天子”。577年(承光元年),在北周大舉進(jìn)攻之際,傳位給長子高恒,20天后,和兒子一同被北周活捉并殺害,年僅22歲。
5、南北朝時(shí)期北周宣帝宇文赟(579年禪位,做了1年太上皇)
宇文赟,北周第四位皇帝,559年(北周武成元年)出生,字乾伯,武帝宇文邕長子。性格嫉妒好色,不恤政事。579年(大成元年),傳位長子宇文闡,自號“天元皇帝”,以太上皇自居。580年(大象二年)去世,年僅22歲。
6、唐高祖李淵(626年禪位,做了9年太上皇)
李淵,唐朝開國皇帝,566年(北周天和元年)出生,字叔德,唐國公李昞之子。性格豁達(dá)善謀,頗有作為,618年(武德元年)代隋建唐,626年(武德九年)因“玄武門之變”被迫傳位次子李世民,635年(貞觀9年)去世,享年70歲。
唐高祖李淵畫像
7、唐睿宗李旦(712年禪位,做了4年太上皇)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則天周朝另算),662年(唐龍朔二年)六月初一出生,高宗李治八子。性格昏懦軟弱,無為而治。712年(先天元年),讓位給三子李隆基,716年(開元四年)去世,享年55歲。
8、唐玄宗李隆基(756年被迫禪位,做了6年太上皇)
李隆基,685年(周垂拱元年)八月初五出生,睿宗李旦三子。性格沉穩(wěn)有主見,前期勵精圖治,后期貪圖享樂,集明君與昏君于一身。756年,因安史之亂,逃亡四川,而時(shí)為太子的李亨在靈武稱帝繼位,遙尊父親為太上皇,762年(上元三年)去世,享年78歲。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9、唐順宗李誦(805年被迫禪位,做了四個月的太上皇)
李誦,761年(唐上元二年)正月十二出生,德宗李適長子。性格寬仁御下,任用賢才。805年(永貞元年),因中風(fēng)兼宦官相逼,被迫傳位于長子李純。806年(元和元年)去世,享年46歲。
10、唐昭宗李曄(900年被迫傳位,做了兩個月的太上皇)
李曄,867年(唐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出生,懿宗李漼七子。性格多變,軟弱無能。李曄因自華州回京后性情大變,900年(光化三年)宦官劉季述等人為自保,軟禁李曄,擁立時(shí)為太子的李裕為帝,尊李曄為太上皇。901年(天復(fù)元年),宰相崔胤、禁軍首領(lǐng)孫德昭擊敗劉季述等人,恢復(fù)昭宗的皇帝之位,李裕被降為德王。904年(天祐元年)去世,享年38歲。
11、北宋徽宗趙佶(1125年禪位,做了10年太上皇【2年實(shí)際,8年虛名】)
趙佶,北宋第八位皇帝,1082年(北宋元豐五年)出生,神宗趙頊?zhǔn)蛔?。性格輕佻,喜繪畫書法,但對治國漠不關(guān)心。1125年,金滅遼,南下攻宋,不得已將皇位傳于長子趙桓,1127年北宋滅亡之后被擄北上,同年被稱帝的九子趙構(gòu)在臨安(杭州)遙尊為太上皇,1135年(南宋紹興五年)去世,享年54歲。
宋徽宗趙佶畫像
12、南宋孝宗趙昚(1189年禪位,做了5年太上皇)
趙昚,南宋第二位皇帝,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出生,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父為秀安僖王趙子偁),高宗趙構(gòu)養(yǎng)子。性格猶疑多變,但立志改革然力不從心。1189年(淳熙十六年)禪位于三子趙惇,1194年(紹熙五年)去世,享年68歲。
13、南宋光宗趙惇(1194年禪位,做了6年太上皇)
趙惇,南宋第三位皇帝,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出生,孝宗三子。性格懦弱無主見,先后受制于權(quán)臣和皇后,且對父親趙昚不守孝道。1194年(紹熙五年),在趙汝愚、韓侂胄的擁立下,立時(shí)為嘉王的次子趙擴(kuò)為帝,被迫禪位成為太上皇,1200年(慶元六年)去世,享年54歲。
14、西夏神宗李遵頊(1223年禪位,做了3年太上皇)
李遵頊,西夏第八位皇帝,1163年(西夏天盛十五年)出生,襄宗李安全嗣子,齊王李彥宗之子。性格端重明粹,博覽群書,文化水平非常高,但對治國卻很不擅長。1223年(光定十三年)禪位于兒子李德旺,1226年(乾定四年)去世,享年64歲。
15、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96年禪位,做了4年太上皇)
弘歷,清朝第四位皇帝(嚴(yán)格意義上從入主中原的順治開始算起),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出生,世宗胤禛四子。性格仁厚,博學(xué)多才文治武功樣樣精通。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初一,為了不超過祖父康熙的61年在位記錄,正式禪位于十五子颙琰,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去世,享年89歲,是歷史上最高壽也是禪位年齡最長的皇帝。
清高宗乾隆帝畫像
(二)被當(dāng)開國皇帝的兒子尊稱且尚在人世:1位
劉太公(劉執(zhí)嘉)(公元前201年被兒子劉邦尊為太上皇,做了4年太上皇)
劉太公,名煓,字執(zhí)嘉。公元前282年(東周赧王33年)出生,劉仁之子。本為秦末地道農(nóng)民,由于前202年三子劉邦贏得楚漢之爭,于次年被尊為太上皇,前197年去世,享年86歲。
(三)特殊情形:8位
1、秦莊襄王嬴子楚(公元前221年被兒子嬴政追封為太上皇,因早已去世,故沒有實(shí)際時(shí)長)
嬴子楚,秦國第五位君王(從惠文王【首位稱王者】開始算),前281年(東周赧王34年)出生,孝文王嬴柱之子,前247年(秦莊襄王三年、秦王政元年)去世,享年35歲。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其子嬴政創(chuàng)立帝制,自稱始皇帝,而嬴子楚也被追尊為太上皇,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位在去世之后才被追封的太上皇。
秦莊襄王嬴子楚劇照
2、晉惠帝司馬衷(301年被叔祖司馬倫尊為太上皇,只當(dāng)了3個月)
司馬衷,西晉第二位皇帝。259年(曹魏甘露四年)出生,子正度,武帝司馬炎次子。性格癡傻,一無所知只會貪圖享樂。301年,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九子)欲篡位自立,故尊侄孫司馬衷為太上皇,結(jié)果僅僅過去三個月,司馬倫便被三王(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所組建的隊(duì)伍擊敗,不得不將皇位復(fù)歸司馬衷。司馬衷于306年(永興三年)去世,享年48歲。
3、隋煬帝楊廣(617年被莫名其妙最尊為太上皇,只當(dāng)了4個月)
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569年(北周天和四年)出生,文帝楊堅(jiān)次子。有能力有建樹,但同時(shí)也多疑暴虐。617年,唐國公李淵入長安擁元德太子楊昭(楊廣長子)之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可遠(yuǎn)在江都的楊廣始終并不知道自己成為太上皇之事,故莫名其妙當(dāng)了4個月太上皇之后,于618年(隋大業(yè)十四年)三月被宇文化及所勒殺,享年50歲。
4、武則天(705年傳位于四子李旦,做了10個月太上皇)
武則天,名曌,小字媚娘。624年(唐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出生,武士彟之女。690年改唐為周,自稱圣神皇帝。705年(神龍?jiān)辏┱?,在張柬之等人的逼宮下,被迫禪位于四子李旦,同年十一月二十六去世,享壽82歲。
武則天畫像
5、李敬(743年被后代唐玄宗追尊為太上皇)
李敬,字元果,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耳)之父。743年(天寶二年)三月,被后代唐玄宗李隆基追尊為先天太上皇。
6、南宋高宗趙構(gòu)(1162年傳位于養(yǎng)子趙昚,做了25年太上皇)
趙構(gòu),南宋首位皇帝。1107年(北宋大觀元年)出生,徽宗趙佶九子。性格軟弱多變茍且偷安。1162年(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因儲君趙昚年齡漸長且自身無子嗣(無親子可繼承),故傳位于趙昚。1187年(淳熙十四年)去世,享壽81歲,是太上皇位上時(shí)間最久的皇帝。
南宋高宗趙構(gòu)畫像
7、西遼帝耶律直魯古(1212年被迫傳位于女婿屈出律,做了2年太上皇)
耶律直魯古,西遼第三位皇帝,系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子。1211年(天禧三十四年),被女婿屈出律背叛所擒,被迫傳位,1213年去世。
8、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49年被弟弟朱祁鈺遙尊為太上皇,做了8年太上皇)
朱祁鎮(zhèn),明朝第六位皇帝。1427年(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出生,宣宗朱瞻基長子。性格軟弱,被宦官牽著走。1449年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擒,同時(shí)郕王朱祁鈺繼位,遙尊遠(yuǎn)在瓦剌的哥哥為太上皇。1457年(景泰八年),趁代宗朱祁鈺病重之際,被石亨、曹吉祥等人簇?fù)戆l(fā)動“奪門之變”,復(fù)辟奪回帝位,1464年(天順八年)去世,享年38歲。
明英宗朱祁鎮(zhèn)畫像
二、太皇太后先從定義上講,太皇太后嚴(yán)格意義上是現(xiàn)任皇帝對仍在世的祖母的尊稱。
歷史上的太皇太后按照分類,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現(xiàn)任皇帝的親生祖母;第二類,是現(xiàn)任皇帝(先帝是庶出)的嫡祖母;第三類,是現(xiàn)任皇帝的宗法祖母(過繼承嗣);第四類,上述以外的特殊情形。
(一)現(xiàn)任皇帝的親祖母:25位
1、西漢高祖皇后呂雉(前188年9月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8年)
呂雉,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公元前241年(秦王政6年)出生,呂太公(呂文)之女,漢惠帝劉盈生母。前188年(漢惠帝七年)八月十二,惠帝去世,年僅23歲。在呂后授意下,九月以劉盈長子劉恭為帝(前少帝),尊奉親祖母呂氏為太皇太后,前184年四月被殺害,五月四弟劉弘繼位(后少帝),同樣尊奉親祖母呂氏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前180年呂雉去世,享壽62歲。
西漢高后呂雉劇照
2、西漢高祖妃薄姬(前157年6月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薄姬,西漢高祖劉邦之妃,漢文帝劉恒生母。前157年(漢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文帝劉恒去世,長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親祖母薄姬被尊為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155年(漢景帝前元二年)去世。
3、西漢文帝皇后竇漪房(前141年1月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6年)
竇漪房,西漢文帝劉恒之皇后,漢景帝劉啟生母。前141年(漢景帝后元三年)一月,景帝去世,十子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親祖母竇漪房被尊為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135年(漢武帝建元六年)去世。
西漢文帝皇后竇漪房劇照
4、西漢元帝妃傅昭儀(前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5年)
傅昭儀,西漢元帝劉奭昭儀,定陶王劉康生母。前7年(漢成帝綏和二年)三月,成帝去世,由于其生前無子,故傳位于過繼而來的太子劉欣(劉康之子),是為漢哀帝,親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前2年(漢哀帝元壽元年)去世。
5.東漢孝仁皇后董氏(189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兩個月)
董氏,東漢孝仁皇(追封)劉萇之妻,東漢靈帝劉宏生母。189年(漢靈帝中平六年)四月,靈帝去世,由其子劉辯繼位,是為東漢少帝,親祖母董氏即同時(shí)被尊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189年(東漢少帝昭寧元年)六月去世。
6、三國時(shí)期曹魏武宣皇后卞氏(226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3年)
卞氏,161年(漢桓帝延熹三年)出生,敬侯卞遠(yuǎn)之女。后成為曹魏武帝(追封)曹操繼室,魏文帝曹丕生母。226年(曹魏文帝黃初七年)五月,文帝去世,由其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親祖母卞氏被尊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229年(魏明帝太和四年)五月去世,享壽69歲。
武宣卞皇后劇照
7、東晉簡文帝宮人李陵容(396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4年)
李陵容,系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昔日王宮的宮女,晉孝武帝司馬曜生母。396年(東晉孝武帝太元21年)九月,孝武帝去世,由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東晉安帝,親祖母李陵容被尊為太皇太后,一直到其400年去世。
8、十六國時(shí)期前涼文王張駿妃馬氏(353年、355年兩度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0年)
馬氏,系前涼文王張駿妃,前涼桓王張重華生母。353年(前涼桓王永樂八年)十一月,桓王去世,由其子張曜靈,是為前涼哀王,尊親祖母馬氏為太皇太后,只可惜,哀王只在位兩個月便被伯父張祚(威王),直到355年(前涼威王和平二年)九月,馬氏的另一個親孫子張玄靚,是為前涼沖王,而馬氏繼續(xù)被尊為太皇太后,直到其363年(前涼沖王太始九年)八月去世。
9、南北朝時(shí)期宋文帝淑媛路惠男(464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年)
路惠男,系南北朝時(shí)期宋文帝劉義隆之淑媛,宋孝武帝劉駿生母。412年(東晉義熙八年)出生,父為路興之,母為徐氏。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五月,孝武帝去世,其子劉子業(yè)繼位,是為宋前廢帝,尊親祖母路惠男為太皇太后,直到465年(宋前廢帝景和元年)十月劉子業(yè)被殺為止,466年(宋明帝泰始二年)去世,享壽55歲。
10、南北朝時(shí)期南梁昭明帝(追封)妃龔氏(562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三個月)
龔氏,系南梁昭明太子(后被追封為昭明帝)蕭統(tǒng)之妃,西梁(西魏滅南梁時(shí)所立)宣帝蕭詧生母。555年(西梁宣帝大定元年)一月,蕭詧?jiān)谖魑簬椭陆⑽髁?,尊生母龔氏為皇太后?62年(西梁宣帝大定八年)二月,宣帝去世,其子蕭巋繼位,是為西梁明帝,尊親祖母龔氏為太皇太后,直到其同年五月去世。
11、北齊神武帝嫡妻婁昭君(559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年)
婁昭君,系北齊神武帝高歡嫡妻,文宣帝高洋生母。501年(北魏景明二年)出生,其父為婁內(nèi)干。559年(文宣帝天保十年)十月,文宣帝去世,由其子高殷繼位,是為北齊廢帝,尊親祖母婁昭君為太皇太后,直至560年(廢帝乾明元年)八月高殷被廢。562年(武成帝河清元年)去世,享壽62歲。
北齊神武帝嫡妻婁昭君劇照
12、北齊武成帝皇后胡氏(57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5天)
胡氏,系北齊武成帝高湛皇后,后主高緯生母,父胡延之,母盧氏。577年(后主隆化二年)一月,高緯被殺,其子高恒去世,是為幼主,尊親祖母胡氏為太皇太后,直至25天后北齊滅亡。
13、北周武帝妃李娥姿(579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李娥姿,系北周武帝宇文邕妃嬪,宣帝宇文赟生母。535年(西魏大統(tǒng)元年)出生。579年(宣帝大成元年)二月,宣帝禪位于子宇文闡,是為靜帝,尊親祖母李娥姿為太帝太后,直到581年(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北周滅亡。588年(隋開皇八年)去世,享壽54歲。
14、隋煬帝愍皇后蕭氏(61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蕭氏,系隋煬帝楊廣嫡妻,孝成皇帝楊昭生母,567年(北周天和二年)出生,其父為西梁明帝蕭巋。617年(義寧元年)十一月,唐國公李淵在長安立楊昭三子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尊親祖母蕭氏為太皇太后,618年(義寧二年)五月楊侑禪位于李淵。618年(大業(yè)十四年)五月,楊昭次子楊侗于洛陽即位,同樣尊親祖母蕭氏為太皇太后,直到619年(皇泰二年)四月楊侗禪位王世充。647年(唐貞觀二十一年)去世,享壽81歲。
隋煬帝蕭皇后劇照
15、唐憲宗懿安皇后郭氏(824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2年)
懿安皇后郭氏,系唐憲宗李純嫡妻皇后,唐穆宗李恒生母。779年(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出生,祖父乃著名將領(lǐng)汾陽王郭子儀,父親是太傅郭曖。824年(唐穆宗長慶四年)一月,穆宗去世,由其子李湛繼位,是為唐敬宗,尊親祖母郭氏為太皇太后,其后接連繼位的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皆尊親祖母郭氏為太皇太后,直至846年(唐武宗會昌六年)三月武宗去世為止。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郭氏去世,享壽70歲。
16、唐憲宗宮女(孝明皇后)鄭氏(859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6年)
鄭氏,系唐憲宗李純宮人,唐宣宗李忱生母,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出生。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六月,宣宗去世,由其子李漼繼位,是為唐懿宗,尊親祖母鄭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865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去世,享壽81歲。
17、閩太祖(追封)側(cè)室黃惠姑(93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
黃惠姑,本名黃蕨,父黃毅裕,871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出生,系閔太祖(追封)王審知的側(cè)室夫人,閩惠宗王延鈞生母。935年(閩惠宗永和元年),惠宗去世,由其子王繼鵬繼位,是為康宗,尊親祖母黃惠姑為太皇太后,直至其去世(康宗在位期間去世)。
18、遼德祖(追封)發(fā)妻蕭巖母斤(926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7年)
蕭巖母斤,系遼德祖耶律撒剌的之發(fā)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生母。926年(遼太宗天顯元年),耶律德光繼位,尊親祖母蕭巖母斤為太皇太后,直至其933年(天顯八年)去世。
19、遼太祖皇后述律平(94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6年)
述律平,小字月理朵,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皇后,遼義宗耶律倍、遼太宗耶律德光生母。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出生,回鶻首領(lǐng)述律月之女。947年(遼太宗大同元年)四月,太宗去世,其侄耶律阮(耶律倍之子)繼位,是為遼世宗,尊親祖母述律后為太皇太后。951年(遼世宗天祿五年)九月,世宗被殺,太宗子耶律璟繼位,是為遼穆宗,繼續(xù)尊親祖母述律后為太皇太后,直至其953年(遼穆宗應(yīng)歷三年)去世,享壽75歲。
遼太祖述律后畫像
20、遼圣宗皇后蕭耨斤(105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蕭耨斤,系遼圣宗耶律隆緒繼后,遼興宗耶律宗真生母。約980年(遼景宗乾亨二年)出生,其五世祖為北府宰相蕭阿古只。1055年(遼興宗重熙二十四年)八月,興宗去世,子耶律洪基繼位,是為遼道宗,尊親祖母蕭耨斤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057年(遼道宗清寧三年)去世,享壽約78歲。
21、北宋英宗皇后高滔滔(1085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8年)
高滔滔,系北宋英宗趙曙的皇后,宋神宗趙頊生母。1032年(北宋仁宗天圣十年)出生,父為高遵甫,母曹氏。1085年(北宋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去世,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尊親祖母高滔滔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093年(北宋哲宗元祐八年)去世,享壽62歲。
22、元順宗正妻弘吉剌.答吉(1320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弘吉剌.答吉,系元順宗(追封)孛兒只斤.答剌麻八剌正妻,武宗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dá)生母。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一月,仁宗去世,由其子碩德八剌繼位,是為元英宗,尊親祖母答吉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去世。
23、明仁宗誠孝皇后張氏(143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7年)
誠孝皇后張氏,系明仁宗朱高熾之后,明宣宗朱瞻基生母,張麟之女。1435年(明宣宗宣德十年)一月,宣宗去世,由長子朱祁鎮(zhèn)繼位,是為明英宗,尊親祖母張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442年(明英宗正統(tǒng)七年)去世。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畫像
24、明英宗貴妃周氏(148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7年)
周氏,系明英宗朱祁鎮(zhèn)貴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1430年(明宣宗宣德五年)出生,其父為周能。1487年(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憲宗去世,子朱祐樘繼位,是為明孝宗,尊親祖母周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504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去世,享壽75歲。
25、清太宗莊妃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1661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6年)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布木布泰,系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莊妃,清世祖福臨生母。1613年(明神宗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出生,父為博爾濟(jì)吉特.布和,姑姑為孝端文皇后哲哲。1661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正月,世祖去世,由其三子玄燁繼位,是為清圣祖,尊親祖母博爾濟(jì)吉特.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687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壽75歲。
清太宗孝莊文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畫像
(二)現(xiàn)任皇帝的嫡祖母:4位
1、北魏太武皇后赫連氏(452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赫連氏,系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皇后,北魏景穆帝(追封)拓跋晃的嫡母,其父為十六國時(shí)期夏武烈帝赫連勃勃。452年(承平元年)十月,南安王拓跋余被殺,由太武帝長子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尊嫡祖母赫連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453年(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三月去世。
2、北魏文成帝皇后馮氏(471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9年)
馮氏,系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獻(xiàn)文帝拓跋弘之嫡母。441年(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出生,其父為馮朗,母王氏。471年(獻(xiàn)文帝皇興五年)八月,18歲的獻(xiàn)文帝禪位給兒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尊嫡祖母馮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490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去世,享壽50歲。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馮氏雕像
3、北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579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阿史那氏,系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宣帝宇文赟嫡母。551年(北齊天保二年)出生,父為木捍可汗,突厥人。579年(宣帝大成元年)二月,宣帝禪位于子宇文闡,是為靜帝,尊嫡祖母阿史那氏為太皇太后,直到581年(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北周滅亡。582年(隋開皇二年)去世,享年32歲。
4、明憲宗繼后王鐘英(150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3年)
王鐘英,系明憲宗朱見深第二位皇后,明孝宗朱祐樘嫡母。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去世,由其子朱厚照繼位,是為明武宗,尊嫡祖母王鐘英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去世。
明憲宗孝貞純皇后王氏畫像
(三)現(xiàn)任皇帝的宗法祖母:11位
1、西漢昭帝皇后上官小妹(前74年7月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37年)
上官小妹,系西漢昭帝劉弗陵皇后。前88年(西漢武帝后元元年)出生,祖父上官桀,外祖霍光,父親上官安。前74年(元平元年)七月,廢太子劉據(jù)(漢武帝長子)之孫劉病已繼位為帝,是為漢宣帝。按照輩分,上官小妹系其宗法祖母,故尊其為太皇太后。前49年(漢宣帝黃龍?jiān)辏┦拢廴ナ?,其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繼續(xù)尊宗法曾祖母上官小妹為太皇太后,直至其前37年(漢元帝建昭二年)去世,享壽52歲。
她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宗法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2、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前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0年)
王政君,系西漢元帝劉奭皇后。前71年(西漢宣帝本始三年)出生,父親王禁,母親李氏,漢成帝劉驁生母。前7年(漢成帝綏和二年)三月,成帝去世,由過繼而來的定陶王劉康之子劉欣(時(shí)已為太子,實(shí)際是侄子)繼位,是為漢哀帝,尊宗法祖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前1年(漢哀帝元壽二年)六月,哀帝去世,由過繼而來的中山孝王劉興之子劉衎(與哀帝平輩)繼位,是為漢平帝,繼續(xù)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
公元5年(漢平帝元始五年)劉衎被毒死,由過繼而來的廣武侯劉顯之子劉嬰繼位,是為孺子?jì)耄凑蛰叿肿鹱诜ㄔ婺竿跽惶侍螅?年(孺子?jì)氤跏荚辏┦辉聞氡粴?,由外戚王莽篡漢建新,繼續(xù)尊親姑姑王政君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3年(新王莽始建國五年)去世,享壽85歲。王政君也成為了歷史上(西漢)第二位宗法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劇照
3、南北朝時(shí)期南陳武帝皇后章要兒(566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4年)
章要兒,系南陳武帝陳霸先皇后。506年(南梁天監(jiān)五年)出生,散騎常侍章景明之女,母蘇氏。559年(南陳武帝永定三年)六月,陳武帝去世,由于其子陳昌尚在北周為質(zhì),故慌亂之際只能立武帝侄陳蒨為帝,566年(南陳文帝天康元年)四月,文帝去世,由其子陳伯宗繼位,是為陳少帝,尊宗法祖母章要兒為太皇太后,直至568年(南陳少帝光大二年)十一月少帝被廢。570年(南陳宣帝太建二年)去世,享壽65歲。
4、北魏宣武帝充華宣武靈皇后胡氏(528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兩個月)
胡氏,系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充華(位分),其父為胡國珍,母皇甫氏,孝明帝元詡生母。528年(孝明帝孝昌四年)二月,孝明帝被殺,最終由孝文帝曾孫、臨洮王元愉(元?。┲畬O元釗繼位,是為北魏幼主,尊宗法祖母胡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528年(武泰元年)四月去世。
5、北宋仁宗繼后曹氏(1067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2年)
曹氏,系北宋仁宗趙禎繼后,宋英宗趙曙養(yǎng)母。1016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出生,祖父為開國名將魯國公曹彬。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一月,英宗去世,其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尊宗法祖母曹氏為太皇太后,直到其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去世,享壽64歲。
北宋仁宗繼后曹氏劇照
6、金太祖完欽憲皇后紇石烈氏(113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年)
紇石烈氏,系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皇后,金徽宗(追封)完顏?zhàn)诰淖诜浮?135年(金太宗天會十三年)一月,太宗去世,由侄孫(太祖子完顏?zhàn)诰樱┩觐亖嵗^位,是為金熙宗,尊宗法祖母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136年(天會十四年)去世。
7、金太宗欽仁皇后唐括氏(113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8年)
唐括氏,系金太宗完顏晟之后,父為唐括阿魯束。1135年(金太宗天會十三年)一月,太宗去世,由侄孫(太祖子完顏?zhàn)诰樱┩觐亖嵗^位,是為金熙宗。按照宗法輩分制度,唐括氏系完顏亶的宗法祖母,故與欽憲皇后一樣被尊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143年(金熙宗皇統(tǒng)三年)去世。
8、南宋高宗繼后吳芍芬(1189年被尊太皇太后,時(shí)長8年)
吳芍芬,系南宋高宗趙構(gòu)繼后,父為吳近,宋孝宗趙昚的養(yǎng)母,1115年(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出生。1189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禪位于子趙惇,是為宋光宗,尊宗法祖母吳芍芬為太皇太后。1194年(南宋光宗紹熙五年)七月,光宗禪位于子趙擴(kuò),是為宋寧宗,尊宗法曾祖母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197年(宋寧宗慶元三年)十月去世,享壽83歲。
她是歷史上第三位(南宋第一位)宗法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南宋高宗繼后吳芍芬
9、南宋孝宗繼后謝蘇芳(1194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3年)
謝蘇芳,系南宋孝宗趙昚繼后。1132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年)出生,宋光宗趙惇的宗法母親。1194年(南宋光宗紹熙五年)七月,光宗禪位于子趙擴(kuò),即宋寧宗,寧宗尊宗法祖母謝蘇芳為太皇太后,直至其1207年(南宋寧宗開禧三年)去世,享壽76歲。
10、南宋理宗皇后謝道清(1274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5年)
謝道清,系南宋理宗趙昀嫡后,宋度宗趙禥的宗法母。1211年(南宋寧宗嘉定四年)出生,祖父謝深甫,父謝渠伯。1264年(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十月,理宗去世,由侄趙禥(理宗同母弟榮王趙與芮之子)繼位,是為宋度宗,尊宗法母謝道清為皇太后。1274年(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七月,度宗去世,其子趙?(宋恭帝)、趙昰(宋端宗)、宋懷宗趙昺(宋末帝)接連繼位,均尊宗法祖母謝道清為太皇太后,直至1279年(南宋末帝祥興二年)二月南宋滅亡。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去世,享壽74歲。
11、清文宗貴妃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908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僅一日)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系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懿貴妃,清穆宗載淳生母。1835年(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出生,父為葉赫那拉.惠征。1861年(清文宗咸豐十一年)七月,文宗去世,由子載淳繼位,是為清穆宗,尊生母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去世,由其堂弟(文宗弟醇親王奕譞次子)載湉繼位,是為清德宗,因承文宗嗣,故尊宗法母葉赫那拉氏為太皇太后。1908年(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德宗去世,由于無嗣,故由其侄(德宗親弟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為帝,是為清末帝,尊宗法祖母葉赫那拉氏為太皇太后,第二天(十月二十二)的下午,葉赫那拉氏去世,享壽74歲。
清文宗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四)特殊情形:8位
1、西漢宣帝繼后王氏(前33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17年)
王氏,又稱邛城太后,系西漢宣帝劉詢的繼后,王奉光之女。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去世,由其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尊繼祖母王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前16年(漢成帝永始元年)去世。
2、南朝宋穆帝繼室蕭文壽(422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2年)
蕭文壽,系南北朝時(shí)期南宋穆帝劉翹的繼室,343年(東晉建元元年)出生,蕭卓之女,母趙氏,南宋武帝劉裕繼母。422年(南宋武帝永初三年)五月,武帝去世,由其子劉義符繼位,是為南宋少帝,尊繼祖母蕭文壽為太皇太后,直至其423年去世,享壽82歲。
3、唐代宗宮人(睿真皇后)沈珍珠(805年被追尊為太皇太后)
沈珍珠,父沈宜直,系唐代宗為廣平王時(shí)的妃妾,唐德宗李適生母,安史之亂時(shí)被囚在洛陽,再未找回。80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八月,順宗(德宗李適子)去世,其子李純繼位,即唐憲宗,因長時(shí)間未找回曾祖母沈氏,故只能遠(yuǎn)遠(yuǎn)追尊其為太皇太后,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不知具體卒年的血親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珍珠
4、后晉憲祖(追封)繼室劉氏(942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一個月)
劉氏,系后晉憲祖石紹雍之繼室,后晉高祖石敬瑭庶母。942年(后晉高祖天福七年)六月,高祖去世,由其侄石重貴(石敬儒之子)繼位為帝,尊高祖庶母劉氏為太皇太后,直至其同年七月去世。
5、元文宗皇后弘吉剌.不答失里(1335年被尊為太皇太后,時(shí)長5年)
弘吉剌.不答失里,系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之后,元寧宗懿璘質(zhì)班、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的宗法母親。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出生,其父為雕阿不剌,母為魯國公主。1332年(元文宗至順三年)十月,文宗去世,不答失里擅作主張,由文宗侄子(元明宗次子)懿璘質(zhì)班繼位,是為元寧宗,尊宗法母親不答失里為皇太后。同年十一月二十六,寧宗去世,年僅7歲,不答失里這才同意將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迎回稱帝,是為元順帝,起初尊宗法母(嬸嬸)不答失里為皇太后,但1335年(元順帝至元元年)十二月十七,權(quán)臣伯顏不顧群臣反對,執(zhí)意將不答失里進(jìn)為太皇太后。
1340年(元順帝至元六年),不答失里被順帝褫奪太皇太后封號,且遷居?xùn)|安州,同年被賜死,年僅34歲,她也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叔母的方式成為太皇太后之人。
6、明憲宗貴妃邵氏(1528年被追尊為太皇太后)
邵氏,系明憲宗朱見深貴妃,明睿宗(追封)興獻(xiàn)王朱祐杬生母。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去世,由其堂弟(憲宗子興獻(xiàn)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先尊祖母邵氏為皇太后,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十一月去世。1528年(嘉靖七年)七月被孫子世宗追尊為太皇太后。
明憲宗孝惠邵皇后畫像
7、明神宗貴妃鄭氏(1644年被追尊為太皇太后)
鄭氏,系明神宗朱翊鈞貴妃,明恭宗(追封)福王朱常洵生母。1565年(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出生,1630年(明思宗崇禎三年)去世。1644年(南明安宗弘光元年)五月,被在南京稱帝的親孫子朱由崧(南明首位皇帝,朱常洵長子)追尊為太皇太后。
8、明神宗敬妃李氏(1646年被追尊為太皇太后)
李氏,系明神宗朱翊鈞敬妃,明禮宗(追封)桂王朱常瀛生母。1597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去世。1646年十一月,被親孫子朱由榔(南明末代皇帝,朱常瀛之子)追尊為太皇太后。
史海君說:當(dāng)然,除卻上述每個人的升遷歷程之外,其性格、功過是非以及結(jié)局成因等更是值得探討深思之問題,值得我們后世細(xì)細(xì)思量,識古知鑒,這才是真正意義之所在。
參考資料:【唐】魏征《隋書.卷三十六.列傳一》
【北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一》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一》
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等
我是“史海甄客百曉生”,一個資深的歷史迷,如果認(rèn)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多多關(guān)注并支持,謝謝各位。
在我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dāng)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就叫做太上皇。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禪位的皇帝,就叫做太上皇(皇帝的父親);對尚在世的先帝母親的尊稱,這就是太皇太后(現(xiàn)任皇帝的奶奶)。
而我國歷史上一共有14位太上皇,19位太皇太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diǎn)一下。
太上皇生了好兒子的太上皇——劉煓
劉煓之所以能夠當(dāng)上太上皇完全是生了個好兒子——劉邦。
劉邦原本是個小混混,但為人仗義,頗得人心,劉邦40多歲時(shí),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劉邦也拉起了一支隊(duì)伍,率先攻下了秦都咸陽,此后被實(shí)力強(qiáng)大的項(xiàng)羽封為漢中王,此后為了奪取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劉邦和項(xiàng)羽展開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取得了勝利,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漢朝。
而這年劉煓已經(jīng)80歲了,成為我國歷史上首位太上皇。又過了五年,85歲劉煓去世,他的晚年也算是非常幸福了。
主動禪位的代表——拓跋弘
拓跋弘是北魏第六位皇帝,12歲時(shí)就登基為帝,降服權(quán)臣,重文重教,輕徭薄賦,愛惜民力,但朝政被自己的母親馮太后把持,18歲時(shí),拓跋弘宣布禪位與自己5歲的兒子拓跋宏(北魏孝文帝),自己則專心修佛,23歲時(shí)就去世了。
圖 拓跋弘
順應(yīng)天命(逃避責(zé)任1.0)——高湛
電視劇《陸貞傳奇》里,把高湛描述成一位賢明有才的君王,但實(shí)際上的高湛,只是長得好看罷了,除此之外,他在位期間,并沒有做出什么特殊的貢獻(xiàn)。反而是一位寵愛奸臣,穢亂后宮的昏君。
北齊也在他的治理下逐漸離心離德,民心渙散,公元565年,天象顯示國家會有新皇帝出現(xiàn),為了順應(yīng)天命(更多的是逃避責(zé)任,將爛攤子留給后人),時(shí)年只有29歲的高湛禪位與兒子高緯,自己呢,則晉升為太上皇,繼續(xù)縱情聲色,四年之后,高湛去世,北齊也很快就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坑爹”的代表—宇文赟
宇文赟的父親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在位期間,誅殺權(quán)臣宇文護(hù),奪得朝政大權(quán),推行府兵制與均田制,打壓士族,滅亡北齊,統(tǒng)一北方,為后來的隋朝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北周武帝宇文邕,可以說是南北朝時(shí)期,最有名的賢君之一。
但宇文邕年僅36歲就英年早逝,繼位的是他的長子——宇文赟,和他父親的英明神武相比,宇文赟差太多了,整日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興土木,大肆誅殺宗室,致使以楊堅(jiān)為代表的外戚勢力掌權(quán),579年,宇文赟禪位于太子宇文闡,成為太上皇。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22歲。
公元581年,楊堅(jiān)代周稱帝,建立隋朝。
被迫禪位——唐高祖李淵
李淵雖是隋朝的外戚,但一直備受排擠,直到隋朝爆發(fā)農(nóng)民大起義,時(shí)任太原留守的李淵趁勢起兵,進(jìn)入長安,建立了唐朝。
圖 李淵
但在唐朝統(tǒng)一的過程中,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立下了大功,被封為秦王,由此秦王勢力集團(tuán)和太子(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勢力集團(tuán)明爭暗斗,公元626年,李世民設(shè)下埋伏,殺死了李建成,李淵被迫無奈,兩個月后,禪位與李世民,自己呢,開始了太上皇生涯。
公元635年,李淵去世。
毀譽(yù)參半——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年,勵精圖治,整頓吏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但在位后期,李隆基變得好大喜功、志得意滿、驕奢淫逸,盛世局面也就一去不復(fù)返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叛軍一路攻下了長安,李隆基倉皇出逃,在馬嵬坡士兵發(fā)生了嘩變,奸臣楊國忠、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huán),都被逼死,后李隆基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則前往靈武,在靈武繼位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尊遠(yuǎn)在蜀中的李隆基為太上皇。
直到李隆基去世后的第二年,為時(sh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才最終被平定,但唐朝也就此進(jìn)入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多事之秋。
迫于壓力——李誦
公元805年,44歲的唐順宗李誦繼位,登基后任用王叔文變法,但變法卻遭到掌權(quán)的宦官和藩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反對,同年,在位只有100多天的李誦禪位與太子李純。自己升為太上皇,第二年,李誦去世。
逃避責(zé)任2.0——趙佶
宋徽宗趙佶,擅長琴棋書畫,自創(chuàng)”瘦金體“,是一位出色的藝術(shù)家,但作為一位皇帝,趙佶很不合格,在位期間,奢侈浪費(fèi)、大興土木,致使民不聊生,國家衰微。
圖 趙佶
公元1126年,金國兵臨城下,惶恐不安的趙佶宣布禪位與兒子趙桓,第二年,宋朝都城被攻破,趙佶和趙桓都被金國俘虜,是為“靖康之恥”。
25年太上皇生涯——趙構(gòu)
趙構(gòu)是趙佶的第九子,“靖康之恥”后,趙構(gòu)被擁立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
起初趙構(gòu)任命岳飛等抗戰(zhàn)派大臣,抵御金國的進(jìn)攻,在位后期,冤殺岳飛,一味求和,任用秦檜等奸臣,1162年,趙構(gòu)禪位于皇太子趙昚,1187年,做了25年太上皇的趙構(gòu)去世,享年81歲。
心灰意冷——趙昚
趙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是趙構(gòu)的養(yǎng)子,1162年,通過禪位繼承皇位,但時(shí)常受到趙構(gòu)的牽制。
在位期間,為岳飛平反,啟用主戰(zhàn)派大臣,試圖恢復(fù)北宋的疆土,發(fā)動隆興北伐,但卻以失敗收場,1189年,心灰意冷的趙昚禪位于太子趙惇。
怕老婆的皇帝——趙惇
1189年,趙惇繼位為帝,但卻是位怕老婆的皇帝,在位期間,他父親趙昚“乾淳之治”的成果也逐漸荒廢。
1194年,趙惇禪位皇位于太子趙擴(kuò)。
狀元皇帝——李遵頊
李遵頊?zhǔn)俏飨牡淖谑遥?203年,廷試進(jìn)士第一名,1211年奪得皇位。1223年,傳位于子李德旺,成為太上皇。
當(dāng)了太上皇8年又當(dāng)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
1449年,明英宗在戰(zhàn)場上被瓦剌俘虜,第二年回到明朝時(shí),明朝已經(jīng)有了新皇帝,他的弟弟景泰帝,明英宗被安置在南宮,成為太上皇。
1457年,景泰帝病危,明英宗復(fù)辟,再次成為登上了皇位。
最有“孝心”的太上皇——乾隆帝
1795年,在位已經(jīng)60年的乾隆帝為了不超過自己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記錄,宣布禪讓給第十五子颙琰,之后,乾隆帝又在太上皇的位置上訓(xùn)政了3年多的時(shí)間,成為我國歷史上實(shí)際統(tǒng)治時(shí)間最長的統(tǒng)治者。
太皇太后漢文帝皇后竇氏
竇氏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武帝即位后,竇氏被尊為太皇太后。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上官氏是漢昭帝的皇后,漢宣帝即位后,上官氏被尊為太皇太后。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哀帝即位后,王政君被尊為太皇太后,后來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奪了西漢的江山。
晉簡文帝妃子李陵容
李陵容是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妃子,晉安帝司馬德宗即位后,尊李陵容為太皇太后。
劉宋蕭文壽
蕭文壽是劉宋開國君主劉裕的繼母,劉義符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南陳章要兒
章要兒是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的繼室,廢帝陳伯琮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北魏文成帝皇后馮氏
馮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孝文帝元宏上臺后,被尊為太皇太后。
北齊神武帝皇后婁昭君
婁昭君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皇后,廢帝高殷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阿史那氏
阿史那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北周靜帝時(shí)尊為太皇太后。
唐憲宗皇后郭氏
郭氏是唐憲宗的皇后,安史之亂時(shí)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孫女。唐敬宗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宋英宗皇后高氏
高氏是宋英宗的皇后,宋哲宗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宋高宗皇后吳氏
吳氏是宋高宗的皇后,宋光宗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宋理宗皇后謝道清
謝道清是宋理宗的皇后,宋恭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金太祖皇后紇石烈氏
紇石烈氏是金太祖的皇后,金熙宗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元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弘吉剌氏是元文宗的皇后,元順帝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明仁宗皇后張氏
張氏是明仁宗的皇后,明英宗即位后,進(jìn)尊為太皇太后。
明英宗貴妃周氏
周氏是明英宗的貴妃,明孝宗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清太宗莊妃博爾濟(jì)吉特氏
博爾濟(jì)吉特氏是清太宗的莊妃,康熙帝即位后,尊太皇太后。
清文宗妃葉赫那拉氏(慈禧)
葉赫那拉氏是清文宗的嬪妃,光緒帝死的時(shí)候,溥儀即位當(dāng)天,葉赫那拉氏被尊為太皇太后。
圖 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