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藝表演環(huán)境與背景音樂設計
茶藝館是集休閑、文化、餐飲、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那么它的經(jīng)營思路和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 產(chǎn)品策略:茶藝館的核心產(chǎn)品是茶,需要根據(jù)市場需求選擇經(jīng)典、優(yōu)質的茶葉,并提供茶具、茶藝表演等服務,增強顧客體驗。同時,還可以推出有特色的茶飲和小吃,滿足顧客的多元化需求。
2. 客戶定位:茶藝館的主要客戶群體為追求休閑、放松心情的人群和喜歡品茶文化的人群,經(jīng)營者需要定位這些客戶的需求,針對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例如定期舉辦茶藝交流會、展覽等活動,增加顧客的黏性。
3. 場所管理:茶藝館的館內環(huán)境要干凈衛(wèi)生、裝修雅致、溫馨舒適,提供舒適的座椅和茶臺,增強顧客舒適度。與此同時,經(jīng)營者還可以通過燈光、音樂等手段來打造特色氛圍,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4. 品牌營銷:茶藝館經(jīng)營者要重視品牌形象的打造和推廣,可以通過真誠服務、標志、櫥窗陳列等方式塑造品牌形象。同時,發(fā)布優(yōu)質的內容、社交媒體營銷、參加相關展會等活動,打造茶藝館特色品牌。
5. 人員管理:經(jīng)營極其需要人性化管理,需要招聘優(yōu)秀的服務人員,并提供充分培訓,提高工作技能和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滿意度,留住忠實客戶。
茶藝館經(jīng)營思路和方法可以結合市場需求,因地制宜,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提供更加優(yōu)質、舒適、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從而實現(xiàn)長期發(fā)展。
2. 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通常都選用幽婉深邃韻味悠長的
在茶室里面焚香,可以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同時又能怡情助興,使品茶的效果更加理想。
當然在茶室里面,茶是主角,所以品香的過程宜簡不宜繁。
歸結起來說分為八個程序:釋名、賞器、點香、追香、迎香、聽香、送香、施禮。
一、釋名:即由茶藝師向客人介紹當日所用之香的香名、香方等,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香品的知識和典故。
二、賞器:主要是請客人欣賞香爐。
香爐也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收藏品,很多香器非常精美,頗有審美價值。
三、點香:點香分隔火熏香和直接焚香兩種。
隔火熏香法是把完全點燃的香碳埋入香灰中,然后放置云母片或金屬片,最后再用香匙放置入香粉,并雙手把香爐捧放在香爐坐座上。
四、追香:人的嗅覺在感知氣味時有一特性。
當人聞到一種獨特的氣味時,嗅覺會很快進入一種全神貫注的興奮狀態(tài),會自然而然地試圖追根溯源,專一地去捕捉香氣的來源及特征。
這種狀態(tài)稱為追香,追香的過程,也是寧神靜氣的過程。
五、迎香:即追尋到香氣后進行深呼吸,吸入香氣,吐出濁氣。
吸入天地賜給的生氣,涵養(yǎng)自身體內的元氣。
吸氣時要令胸腔盡量擴展,使肺活量達到最大,呼氣時要舒緩,把濁氣吐盡。
如此數(shù)次,有益于身體健康。
六、聽香:人的嗅覺是最容易審美疲勞的。
在追香迎香時深呼吸幾遍后,即可開始播放與茶會主題相關的音樂,讓悠悠裊裊的香煙,伴著輕柔的樂曲在茶室內曼舞,如敦煌的飛天仙女,把你的心引導入高雅而神奇的境界,為茶藝表演作好鋪墊。
七、送香:即收拾香器。
八、謝香:主人向客人行禮,客人還禮后主人捧起香器退場。
品香告一段落。
在品賞特殊的香或香氣過于淡雅時,客人可以用手抄法兜取香氣聞香,也可以由主人捧起香爐請客人傳著聞香。
另外,購香和購茶一樣,最好認準品牌,這樣才能保證香氣的醇正,給人帶來詩意的享受。
3. 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一般選用純音樂
茶藝過程中播放的音樂,應是為了促進人的自然精神的再發(fā)現(xiàn),人文精神的再創(chuàng)造而精心挑選的樂曲。音樂有我國古典名曲、近現(xiàn)代作曲家專門為品茶而譜寫的音樂、精心錄制的大自然之聲等。
古老的宗教音樂道樂,滲透著道教的基本信仰,中國茶道的美學思想,曲調形式上有“陽韻”和“陰韻”之分。道教追求長坐,久視,清靜無為,既出世又入世,情調莊嚴肅穆,又不乏清幽恬靜。表現(xiàn)招神遣將時氣勢磅礴威武果敢,歡樂輕快,優(yōu)美恬靜,悠揚縹緲等狀況皆有,主要適用于降妖除魔,歡慶祝福,歌頌神仙,還有祈禱。
4. 茶藝表演背景視頻免費下載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huán)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xiàn)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tǒng)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茶藝主要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huán)境的選擇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內容。下面就詳細對茶藝主要包括的五大內容做一介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制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诙?,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谌杷嚨亩Y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jié)。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谒模杷嚨?規(guī)范。茶藝要真正體現(xiàn)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guī)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guī)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谖?,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于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5. 茶藝舞臺背景
古人傳說始于黃帝時代?!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這是一則關于茶的傳說,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茶最早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藥用功能是解毒。因此,當時茶并未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飲料系統(tǒng)。 根據(jù)文獻記載。茶的種植和使用,始于秦漢時期.《漢書·地理志》有“茶陵”。
茶陵,在今湖南省,漢代屬長沙郡,以位于茶山之陰而得名。西漢王褒《童約賦》有“烹茶盡具”和“武都買茶”的記載,武都,在四川綿竹縣北,是當時的茶葉產(chǎn)區(qū)。當時的飲茶方式十分粗放,一般是將茶葉采摘回來,稍事加工后煮汁自飲,或用來招待客人。
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一位名叫陸羽(鴻漸)的茶圣。他總結了歷代制茶和飲茶的經(jīng)驗,寫了《茶經(jīng)》(三卷)一書,并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制茶方法。陸羽的《茶經(jīng)》對茶的起源、種類、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名茶產(chǎn)地等作了全面論述。
特別對餅茶的制作技術和加工,總結提出采、蒸、搗、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關于茶的煎用,陸羽認為要得茶中“三味”,達到“極精”地步,先得克服“九難”,即采造、鑒別、器具、用火、用水、烤制、碾末、煎煮、飲用九項選擇。
且規(guī)定了具體要求。當時陸羽還曾被招進宮,為皇帝煎茶,得到贊賞,于是茶道大興。到了宋代,中國的飲茶習俗達到了窮極精巧的地步。 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關于茶飲的專著。如宋徽宗(趙佶順《大觀茶經(jīng)》、蔡襄的《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趙汝麗的《北苑別錄》、宋子安的《試茶錄》等。
這時民間還出現(xiàn)了茶戶、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場所.當時茶的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宋代飲茶習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 斗茶,不僅是飲茶方式,也是一種精神文化享受。蔡襄的《茶錄》一書,就是專門講斗茶藝術的著作。
其中提到斗茶時茶的加工、斗茶工具、斗茶方法等.北宋中期,斗茶習俗風靡全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斗茶為樂事。這樣,就把飲茶的美學價值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明清時期,茶葉的加工制作和飲用習俗有了很大改進。
此時,炒青制茶法得到普遍推廣,于是“沖飲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飲法”,這就是 今天所使用的飲茶方法。 茶飲進人飲食文化體系,雖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但各民族、各地區(qū)的飲茶習俗,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從美學角度講。
色、香、味是茶飲習俗中共同追求的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除茶葉本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飲茶所用的水質要好。 其中,水質以山泉水為上品,用它沖出的茶,湯色明亮,香味具佳;茶具,以江蘇宜興紫砂陶為上品。
茶具要清淡高雅,古香古色,最好與居住條件。主人的身分地位文化修養(yǎng)相協(xié)調;沏茲方法(包括水溫和不可徹得太滿),俗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是說敬酒和敬茶的方式有所區(qū)別。敬酒時要斟滿酒杯,表示相互間的盛情;敬茶時,則不可太滿,要讓客人慢慢品嘗,急緩之間,包含了酒俗與茶俗中的剛、柔之美. 茶俗始自民間,形式多種多樣.漢族茶俗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廣東潮州的“工夫茶”和蘇州的“七家茶”.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盛產(chǎn)茶葉,相應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茶習俗。
就是在不產(chǎn)茶葉的民族中,也隨著茶葉貿易和生活的需要。嗜茶成俗,而且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飲茶之道——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