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種植技術培訓資料
1、澆水:茶樹的澆灌不用太頻繁,當表土干燥、葉片發(fā)蔫時進行澆灌即可,并且一定要澆透;如果是晴天的話,可以每天向葉片進行噴水處理。
2、施肥:茶樹的施肥需要注意時間,夏季高溫期不要施肥,冬季低溫也不可施肥,如果冬季溫度可以控制在15℃以上,三季均可施肥;施肥要薄肥勤施,可以一個月左右施加一次酸性肥料,以肥水澆灌盆土最為適宜。
3、修剪:茶樹春季發(fā)芽時不需要剪枝,因為茶樹的新發(fā)枝葉有限并且生長緩慢;春末夏初時,因為茶花沒有什么用,為了避免養(yǎng)分浪費,需要摘除多余的花苞(每個枝條只保留一到兩個即可)。
4、溫度:茶樹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3°C-32°C,夏季超過38°C的時候,需要注意遮蔭放置;溫度在4°C以下時需要采取防凍措施。
5、放置:盆栽茶樹平時最好擺放在半蔭蔽并且通風條件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接暴曬。
2. 茶葉種植技術培訓資料大全
一、【土壤】
1、耕鋤培土:新植茶園于當年10—11月間,在苗距三寸范圍內(nèi),用手撥草,以免鋤草傷根,影響成活,三寸以外的地方,淺耕1—2寸,在1尺以外的行間深耕4—5寸,并以茶行為中心理成1尺寬,1—2寸高的畦。
2、遮蔭護苗:在茶行的空處間種滿園花、苕子或高桿綠肥,能起冬季防霜防風保水的作用。
二、【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引水灌溉:有水源條件的地區(qū),在干旱嚴重的2—4月間,引水灌溉1—2次。
三、【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土壤是茶樹生長的基礎,是供給茶樹必要的水分和養(yǎng)分的基地。茶樹生長發(fā)育好壞直接取決于土壤的性狀。因此,為了要獲得茶葉速生豐產(chǎn),就必須處理好茶樹與土壤的相互關系,處理好用地和養(yǎng)地的關系。
拓展資料:
茶葉種植主要集中在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茶樹喜歡溫暖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0℃以上時芽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袞老期。
3. 茶葉栽培技術培訓
茶葉樹種植技術要點
(一)品種選擇:選用高產(chǎn)抗病、適制性好、制優(yōu)率高的茶樹優(yōu)良品種,集中連片30~50畝以上茶園早中晚熟品種應各占1/3為宜,為確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應沾黃泥漿。
(二)茶苗規(guī)格:無茶根結線蟲、茶根蚧、茶餅病、根癌病等危險性病蟲?;緲藴剩好绺哌_500px以上,莖粗1.8mm以上,莖桿變硬,三分之二以上紅棕色。一年生苗最低標準:苗高300px以上。著葉數(shù)4片以上。
(三)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帶土,匆傷根系,苗木太高可適當定剪,并挑除異種雜株、病蟲株。
(四)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萌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陽春氣候為好。盡可能選擇陰天或雨后進行種植,以利成活。
(五)種植規(guī)格(方式):主要有兩種。①單行雙株:一個種植行(畦)種一行,株(叢)距25 -750px ,每叢植2株,兩株之間留間隙3 -125px ,以免日后兩株主干相貼影響生長。②雙行單株:一個種植行(畦)種植兩行,小行距20 -750px ,兩行植株位置要錯開種植(三角形種植),同行株距25 -750px ,每畝用苗量2500-3000株。③計劃密植,種植畦寬1.3 -1.5m ,溝寬 0.3m 。每畦植四行,株行距25 -750px ,叢植一株,畝植4000-5000株。
(六)種植方法:①大小苗分開種植,大苗植于生長環(huán)境較差處,小苗植于土質(zhì)較肥沃、生長環(huán)境較好的地塊。②種植前需粘黃泥漿。③定植時,在種植溝內(nèi)挖稍大于根系的穴,填上土壓緊壓實,注意不要損傷根系和根莖,要澆透水。④定植后宜鋪放稻草(厚約 250px?。┘捌渌参锔宥捇虻啬?,以利保濕保溫,抑制雜草生長。
4. 茶葉種植培訓實施方案
種植技術:宜選用疏松、排水比較好的混合土作為土。特別要注意的就是排水要好,怕澇,同時也怕暴烈日曬。、、、、
5. 茶葉栽培管理技術
如果打工工資低的話可以考慮一下,種的茶葉品種要好,或者是早一些的品種如烏牛早,第一年茶葉不能采,第二年只能采一點點。茶葉還的有人工摘,采了茶葉還的炒制,然后還的賣。
茶葉還有季節(jié)性,春夏秋茶可以采摘,冬天就沒有,所以采茶是很辛苦的。
6. 提升茶葉種植技術
一、地塊選擇與土壤管理地塊選擇是茶樹栽培過程當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一般來說,綜合茶樹生長所需的土壤條件、海拔高度以及地勢狀況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考察選定種植的地塊。在茶樹種植的土壤選擇方面,傾向于腐殖質(zhì)含量較高、土層肥厚的微酸沙質(zhì)土壤,這一類土壤一般具有比較良好的透氣、排水優(yōu)勢。平穩(wěn)是茶樹種植過程當中對于地勢的最基本要求,建議茶農(nóng)選擇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坡進行茶樹的種植。對茶園的土壤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土地肥力的保持,通過使用草葉的覆蓋可以穩(wěn)定土壤對于水分的保持促進茶園土地的活性,還能夠非常有效地抑制雜草的發(fā)育以及蔓延。二、平衡施肥茶樹種植的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步驟的內(nèi)容,一方面是基肥的施加,另一方面則是追肥的應用。茶農(nóng)應當選擇秋天時節(jié)在茶樹之間挖掘土溝,進行肥料的施加,推薦史丹利純硫基17-17-17?;实氖┘幼顬橹匾脑瓌t就是保證肥料的充足性。理想的施肥方法是采用生物肥料與史丹利的純硫基混合施加以豐富土地的營養(yǎng)成分。追肥的工作則是集中在茶樹發(fā)芽的早春時節(jié),首選尿素為主,有機肥為輔。土壤的填蓋一定要注意攪拌的充分性與均勻性,為了避免土溝的下沉,應當是鋪蓋的填土高到地平線以上。三、氣候災害和病蟲害防治茶樹病蟲害防治要注意的問題包括干旱的預防以及害蟲的防治。由于昭平縣具有夏季高溫少雨的基本特點,因此要在茶園的開辟上加強對抗旱能力的注意。為了預防干旱,理想的茶園應當選擇在土層厚實的近水源地。病蟲害的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防治茶尺蠖可使用苦參堿、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小綠葉蟬可選用藜蘆堿、茚蟲威、丁醚脲;防治茶橙癭螨可選用礦物油、炔螨特,防治芽葉病害可選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huán)唑。在病蟲害防治技術施用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農(nóng)藥使用的頻率與課題應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對于茶樹天敵應當盡量采用利用而非殺滅的方式;加強對生物農(nóng)藥的積極應用與推廣。四、茶葉修枝與摘采在適宜的時期對茶樹樹枝進行正確的修剪,對茶樹的長勢協(xié)調(diào)、茶葉的產(chǎn)量提高以及質(zhì)量保證都是非常必要的。茶葉的修枝主要包括主干確定、抹蕾工作以及整形修剪三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情況下通過三到四次的植株修剪就可以突出茶樹的主干,在首次的修剪當中一般落在茶樹上挑選三四條比較粗壯的枝條來作為留用的主枝以備進一步培養(yǎng);第二次修剪在上次的留選枝干中再選定兩到三個分支。如此反復,就可以修剪出一米左右的主干,確定出整株茶樹的樹形。采茶時間的科學確定具有兩層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所采集到的茶葉在質(zhì)量上能夠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避免對茶樹健康發(fā)育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實踐當中,根據(jù)茶樹特有的“早采早發(fā)”特點,形成了一套采茶的基本方法。在理論上,茶葉摘采的一般部位出于中開面以及小開面的中間,無論是在春秋季節(jié)還是在冬夏季節(jié)都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的茶樹栽培管理當中,一般在春季將茶葉的摘采稍作提前,這樣的茶葉采集方法有利于延長茶葉生長周期,處理好茶葉生長與采摘、質(zhì)量與數(shù)量之間的矛盾。拓展資料:一、茶葉: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fā)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fā)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發(fā)現(xiàn)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jù)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chǎn)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jù)季節(jié)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葉
7. 茶葉種植技術指導方案
我老家農(nóng)村有半畝左右的茶園,小的時候父母就種植茶葉自己翻炒烘制,然后存起來慢慢喝。到了今天手工炒制茶葉的很少了,現(xiàn)代化的機器取代了人工,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還是喜歡小時候家里手工烘制的茶葉。每年的3到4月份我們老家開始采摘茶葉,清晨很早馬路上就出現(xiàn)了吆喝聲叫賣新鮮的活茶葉。茶葉算得上一種價值比較高的經(jīng)濟作物,想要種植好茶葉還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茶葉如何種植,就我老家種植茶葉的經(jīng)驗來看,做到以下幾點就能保證取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
一、選好品種
其實茶樹有很多品種,比如有的是抗寒品種,有的不抗寒。根據(jù)出芽的早晚又可以分為早芽種、中芽種、遲芽種。所以首先要選好品種,根據(jù)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選取合適的品種是保證茶葉存活的前提。比如說所處的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最低氣溫比較低就要優(yōu)先考慮抗寒品種。我們老家屬于大別山區(qū)溫差大氣溫低一到冬天就是下大雪,所以我們那的茶葉都是耐寒的。選種的時候要充分了解該品種的特性,因地制宜的選種。
二、種植區(qū)域的選擇
茶葉屬于灌木或者小喬木,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所以要選擇陽光充足、水分充足的區(qū)域,一般都選擇在山坡的南邊種植,這樣陽光充足些。茶樹還特別喜歡紫外線,一般高山種出的茶葉口感較好,我老家就是屬于大別山地區(qū),海拔相對較高,所以種植的茶葉小有名氣。海拔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容易發(fā)生凍害,最好不要高于1000米。
種植茶葉的土壤一般都是砂壤土,偏酸性,所以不要選擇在鹽堿地種植,提前檢測下土壤是否符合要求,我老家所在的區(qū)域就是酸性土壤。
種植區(qū)域的溫度也很重要,一般分為地溫和氣溫。氣溫影響地上植株的生長,地溫影響茶葉樹根系的生長。對于茶葉植株來說,種植區(qū)域的平均日氣溫要在10攝氏度左右最佳,最低不能低于零下10攝氏度,年平均溫度在十九到二十六攝氏度左右。
區(qū)域降雨量也很關鍵,雖然茶葉植株喜歡潮濕的環(huán)境,但是過于潮濕也影響生長,一般來說年降雨量在1000到1500毫米比較合適。
三、種植技巧
茶葉樹苗一般要掌握好種植密度,一般行間距為1.5米到2米之間比較合適。過密會導致之間影響生長,過疏會浪費土地面積,特別是對于租賃的土地。一個種植穴之間間距30到40公分距離比較合適,一個種植穴放2到3株樹苗即可。
四、施肥和田間管理
對于茶葉想要保證產(chǎn)量,施肥和田間管理十分的關鍵。我家之前茶樹有幾年沒管理,地里雜草重生導致出芽較少,遠不及旁邊鄰居家精細化管理的茶葉樹。茶葉的施肥要把握好三個階段,首先是底肥的施加,在種植茶葉植株之前對種植區(qū)域施加底肥以達到增加土壤營養(yǎng),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保證樹苗的生長。底肥主要是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其次是基肥,基肥是指在茶葉樹苗生長停止時期所施加的肥料,一般在10月份左右施加,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主要是保證來年茶樹的生長所需。最后是追肥,在茶葉樹的生長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此時追加施肥來滿足茶樹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
要定期對茶園的雜草清理,這樣有利于減小植株之間的營養(yǎng)競爭,保證茶樹生長。給茶樹澆水灌溉不要產(chǎn)生積水,避免影響根部生長。也可以經(jīng)常給土壤松土,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也有利于排水促進根系生長。
五、病蟲害管理和修剪
要重視病蟲害的管理,特別是多大面積種植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將會導致產(chǎn)量銳減和茶葉品質(zhì)下降影響經(jīng)濟效益。如何有效預防病蟲害?一是及時修剪,清理病枯死枝條,及時焚燒處理,控制源頭。二是采用生物防治法,可以在茶園的周圍種植一定的植被,形成良好的生物群落,通過生物之間的相互克制來減少蟲害的發(fā)生。三是采用性引誘劑滅殺害蟲。一般盡量不要使用農(nóng)藥滅殺害蟲,這樣會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除非病害比較嚴重或者面積較大時,使用時要控制好量,過多會有農(nóng)藥殘留。
茶葉的種植離不開主動管理,從選苗、選區(qū)域、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等離不開人力物力的投入,現(xiàn)在講究精細化管理,只要掌握了以上的注意事項,充分掌握茶葉樹苗的特性,就能將茶葉種植好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
8. 茶葉種植技術培訓資料文章
一、茶園開墾
根據(jù)茶園的地形與坡度選擇全墾或條墾,條墾應保持水平走向,開墾深度在50cm?以上。在此開墾深度內(nèi),有明顯障礙層的土壤需要破壞障礙層。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緩坡地采用等高開墾,開墾坡度在≥15°以上的坡地,要修筑內(nèi)傾等高梯地,梯面至少寬1.2 m。
二、茶樹種植
平地茶園直線種植。坡地茶園采用等高種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種植前最好開種植溝,溝深、寬各50cm?以上,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和磷肥料為主,深度在30~40cm,并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勻,再覆上松土。
單行種植規(guī)格株距33cm,行距150~180cm,雙行種植規(guī)格株距33cm,小行距30cm,大行距150cm。每叢種植1~2株。將茶苗放入種植穴后,覆土至根頸部,適當壓實,淋足定根水。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用單雙行種植規(guī)格。立地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生態(tài)種植,但考慮后期不利于機械化生產(chǎn),所以不建議大面積推廣。
三、土壤管理
建議采用雜草、修剪枝葉和作物秸桿等覆蓋地面,提高茶園的保土蓄水能力。宜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機肥等方法保持或改良土壤結構。耕作時應考慮當?shù)亟邓畻l件,防止水土流失。對土壤深厚、松軟、肥沃,樹冠覆蓋度大,病蟲草害少的茶園可實行減耕或免耕。
幼齡或者臺刈改造的茶園,宜間作豆科綠肥,適時刈割。也可使用防草地膜。
四、灌溉
根據(jù)土壤水分、茶樹長勢、氣候條件等情況,確定需水量和灌溉時間。
五、施肥
(一)施肥原則
多施有機肥料,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應配合使用,避免單純使用化學肥料和礦物源肥料。宜施用茶樹專用肥。農(nóng)家肥等有機肥料在施用前應經(jīng)無害化處理。不得使用城市垃圾、衛(wèi)生垃圾與有害工業(yè)廢棄物。
(二)施肥數(shù)量
1.?基肥
以農(nóng)家肥或者商用有機肥料為主,當年秋季采摘結束之后施用。開溝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每畝施麩餅肥或商品有機肥200~400kg或農(nóng)家有機肥l 000~2 000kg?。
2.?追肥
追肥可結合茶樹生育規(guī)律進行多次,以化學肥料為主。幼齡茶園每畝施5~10kg復合肥。成年茶園每畝施用尿素15~20kg,或茶樹專用肥20~30kg。一般在茶葉開采前15~30天施肥,施肥溝深10cm左右,施肥后及時蓋土。撒施會造成養(yǎng)分利用率下降,根系分布表層,易受害,不建議撒施。
3.?葉面肥
茶樹出現(xiàn)營養(yǎng)元素缺乏時可以使用葉面肥。采摘10天前停止使用。
注:有機茶園禁止施用化學肥料。
六、茶樹修剪
(一)幼齡茶園的修剪
新種植與換種改植茶園的定型修剪,第1次在茶苗移栽后離地15~20cm,用整枝剪剪去主干上部;第2次在定植后第二年離地30~40cm,剪平;第3次在定植后第三年離地40~50cm,用平型修剪機剪平或用平型采茶機以采代剪。
(二)成齡茶園修剪
每次采茶后及時進行一次修剪,剪去采摘面上硬梢、突出枝葉、病蟲枝葉,并對病蟲枝葉無害化處理。每年春茶前或春茶后進行輕修剪,修剪深度為3~5cm。每年采茶結束后進行一次茶園行間和周邊的修剪、清理。
(三)樹冠更新
茶園5年左右進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的深度,以雞爪枝的深度而定,約為10~15cm。10年左右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時間以春茶后進行為好。高度以離地面30~50cm處為宜,依據(jù)衰老程度,剪去的范圍為樹冠的1/3~1/2,剪口應平滑稍斜,剪后冠面呈弧形。30?年左右進行一次臺刈改造,高度以離地面5~15cm處刈割掉全部枝條。在進行深、重修剪和臺刈作業(yè)時,剪口要平整,防止枝干撕裂。
七、病蟲害防治
(一)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綜合運用多種防治措施。
(二)物理防治
1.?殺蟲燈誘殺?
有條件的茶園,每30~50畝安裝一盞殺蟲燈。燈管下端高于茶樹0.2~0.3m;4月份開始掛燈,天黑開燈,天亮關燈,雨天不開燈;平均2~3天于早晨關燈后用毛刷清理1次蟲袋和燈具,高峰期每天清理1次,可誘殺鱗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害蟲。
2.?色板誘控
3~9月,每畝茶園放置15~20片黃板,棋盤式分布,色板下沿與茶葉頂端平齊,黃板誘殺粉虱、蚜蟲、葉蟬等害蟲。
3.?性信息誘殺
對茶小卷葉蛾、茶毛蟲和茶毒蛾為害較重的茶園,可在4~10月大面積連片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成蟲,三種性誘劑可以共一誘捕器同時放置,每畝放置1個,40~60天更換一次誘芯。
(三)人工防治?對發(fā)生較輕、為害中心明顯及有假死性的害蟲,進行人工捕殺。
(四)生物防治?首選生物源農(nóng)藥防治茶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尺蠖及螨類。
(五)化學防治
9. 茶葉種植技術培訓資料書
關于茶樹種植,我家縣區(qū)(陜南)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千種子直播,另一種是無性繁植(即選優(yōu)良枝條纖插)。
最常見的都是種子直播,種子直播一般在每年10月份左右,先深耕田地,涼幾天整地后即可播種,每窩投12顆種子,第二年出苗后長約10公分高時可將劣質(zhì)和紅色葉的拔除,選長勢較好的可移栽,每窩留三苗或四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