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的蓋碗
關(guān)于蓋碗的挑選,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材質(zhì)。
蓋碗首推瓷質(zhì),因為相比于紫砂蓋碗,瓷質(zhì)蓋碗的表面平滑、毛孔小,不會出現(xiàn)吸附香氣、影響茶湯滋味的情況。
第二、顏色。
白瓷蓋碗是目前比較通用的一類,因為在白色的背景色映襯下,我們可以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茶葉內(nèi)是否有雜質(zhì),方便判斷品質(zhì),而且白色百搭,擺在茶桌上也不顯突兀。
第三、大小。
目前的標(biāo)準(zhǔn)蓋碗大小為100-110ml,重量輕、大小適中,男性、女性都能輕松抓握,而且不管是一人獨飲或三、四人聚飲,標(biāo)準(zhǔn)蓋碗都足夠使用了。
第四,薄厚。
蓋碗講究薄厚適中,太薄的蓋碗散熱極快,碗沿滾燙,影響快出水的速度;太厚的蓋碗重量大,用起來很不方便。
2. 茶具中的蓋碗怎么用
蓋碗的底座其實就是一個蓋碗的底托,如果你喜歡將蓋碗當(dāng)做茶碗使用,就類似于茶壺當(dāng)中的干泡臺一樣,使用將蓋碗中的婉兒直接坐在底座上面就可以也可以在挪動蓋瓦的時候直接手拿著底座,將整個蓋板整體移動這樣避免由于蓋碗溫度過熱燙手。
3. 茶的蓋碗又名
不是。
杯是主體,蓋是輔助體。缺一不可。
蓋杯:就是喝茶喝水用的那種帶蓋的陶瓷杯子,原來的時候都用這個泡茶,一個人用起來特別方便,而且蓋杯下面是沒有托的。
如果有下面有托,上面有蓋,中間是杯,這種就叫:蓋碗了,哈哈哈。
4. 喝茶的蓋碗
青花瓷的最好看。
蓋碗由茶碗、茶蓋、茶船(又稱茶托)三件套組成。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因此又稱“三才碗”。
唐代人們流傳的喝茶方式是煮茶,宋代流行點茶,到了明清,飲茶習(xí)慣逐漸變?yōu)闆_泡,隨著飲茶習(xí)慣的逐漸改變,促使蓋碗也相應(yīng)發(fā)生了變化,杯盞出盞拖之外,出現(xiàn)了蓋子。明清的青花瓷有名,所以蓋碗以青花瓷樣式最正宗。當(dāng)然你喜歡別的顏色,也可以買來試試。
5. 茶具里的蓋碗有什么用
泡茶之后,緊接著便是奉茶與敬茶,首先敬上一杯茶,意思是陌生人之間的親近之感;再奉第二杯茶,意思是朋友之間的虛寒溫暖,正如茶湯溫暖人心之感;而三杯茶代表的意思是將最珍貴的東西給予家人,并用生命來保護(hù)你。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古人將三才蓋碗這樣寓意: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沖泡蓋碗茶,需用滾燙開水先沖一下碗,然后再放入茶葉盛水加蓋。蓋碗泡茶最為盛行的時候,是在清雍正年間。
6. 茶的蓋碗用開水燙時間久了會不會變形
如果蓋碗的蓋子縫隙大,那么可能這個蓋碗有可能使用年頭長了,造成蓋碗的蓋子變形,或者是蓋碗的碗變形所導(dǎo)致的這種情況,只能一個是將其更換掉,第二個可以選擇泡一些拓展偏大的茶葉,比如說普洱生茶,巖茶等。
7. 茶具蓋碗
工夫茶具的蓋碗兒的蓋兒怎么擺放?
一般在茶盤或茶臺上泡茶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蓋置用來擺放蓋碗的蓋。而如果沒有蓋置的話,可以放在蓋碗的底托邊上。而且像蓋碗泡茶的話,蓋碗的蓋一般很少能夠放到邊上,一般都是放在蓋碗的上面。
只有沖泡嫩芽型茶品的時候,怕蓋碗內(nèi)部的溫度過高,才會將蓋碗的蓋放到旁邊。或是將蓋碗的蓋放在蓋碗上,翹起一個小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