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作物。在古代中日交往的過程中,茶是由一批批日本僧侶帶回祖國的。長期流行的日本人,從他們對中國古代禮儀的理解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日本茶道。今天,就讓我們跟著瓷器來了解日本茶道的精神和禮儀吧!
1、 茶的起源與日本的優(yōu)勢
茶最初是中國的產(chǎn)品。茶的字面意思是“茶樹的葉子和嫩芽”。茶在我國最早被用作祭品,但在周代后期逐漸被接受為一道菜。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國東南部山區(qū)的人們開始種植茶樹。中國最早的茶葉是在浙江余姚的天羅山出土的。西漢司馬相如在《范姜片》中提到“盤茶”,意思是收集的晚茶。
中國品茶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西晉以后。由于政局動蕩和禮制腐敗,原本由高官貴族享用的茶有機會流入民間。因此,茶成了除了喝酒之外的另一種娛樂對象。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南遷導致了大批學者的遷徙。這些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中國民間茶文化。
然而,為什么中國飲料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茶道文化?在日本本土發(fā)展的過程中,喝茶不再單純是滿足口腹欲望的消遣,而是成為一種超越其食用價值的精神文化。日本人常常把茶道作為衡量一個家庭是否有品位的標準。探親訪友、聚會時,到茶館、品茶香,逐漸成為日本人業(yè)余時間的高尚追求。
日本是一個四面都是森林的國家,四面都是森林。由于洋流的影響,冬季的日本比同期的中國暖和,而夏季的日本比中國涼爽。日本的氣候不僅溫暖涼爽,而且在海風的吹拂下也相當潮濕。如此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為人們形成飲茶習慣創(chuàng)造了可能。
2、 茶藝形式的演變與改進
從7世紀初開始,日本僧侶把中國的茶道藝術帶回了自己的國家。僧侶強調(diào)長時間的冥想,茶最初被視為一種提神飲料。在這一時期,日本人只使用風干茶來泡茶,大多數(shù)人都喝南方種植的春茶。
8世紀,中國唐代流行的磚茶經(jīng)水路傳入日本。直到鐮倉時代早期,日本人一直將茶磚分開,用熱水浸泡,等待品嘗。但是在中國,人們經(jīng)常把茶磨成茶粉,然后把它放進小茶碗里。直到13世紀初,這種做法才在日本流行起來。這種“抹茶”至今仍在正式茶道上使用。用溫水代替沸水浸泡抹茶,可以獲得最佳的口感。
3、 “東挑西風”
一衣帶水,漢字、中國文化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都被中國文化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所吸收。說到茶道文化,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的東西。換言之,他們并不認同日本茶道的特殊性。如果你有幸體驗過日本的茶道,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茶道文化雖然源于中國儒家“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內(nèi)核,但也夾雜著道家講究清凈無為、玄學論虛、崇尚虛無的獨特人格。然而,日本人將禪宗信仰融入“中國茶道”,使之得到充分發(fā)揮和轉(zhuǎn)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茶道傳入日本后,成為禪宗“開悟”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僧尼視茶為追求“心安”的必要手段,視茶為西方的“神樹”。
正式的日本茶道講究一種叫“三交”的特殊關系,即:與群相交、與靈相交和與神相交。第一交,是日本人重視現(xiàn)世生活的一大表征。與群相交,指的是利用茶道達到疏通親人朋友之間感情的功用。在共同品味茶香的同時,更將彼此之間的感情升華超格。
第二交與靈相交,并非指與“靈魂”相交的意思。此處的“靈”指的是自然界中隨處可見的植物、樹木、花草、蟲魚等等。日本人的思維中遺存著古老的原始自然崇拜思想,他們的神靈常常能夠以一種“自然神”的形象出現(xiàn)。山、林、風、水都可以作為崇拜和假想的對象,比如知名的富士山就是日本人最崇敬的處所。與靈相交可以翻譯為同自然相交,日本人大戶人家往往將茶社單獨放在靠近叢林的空曠地塊上,講究的就是在平靜之中要有的那種精神。
第三交是“與神交”,日本人相信利用茶道可以促成人與神的溝通。因故日本人十分重視拿捏茶道的規(guī)矩,會精心選用最適合本節(jié)氣的茶葉來品味。在參與日本的茶會時,與會者們往往能夠被茶藝人的端莊態(tài)度所感染和吸引。在茶室內(nèi)陣陣清香飄蕩在空中的同時,參與者們可以通過個人的感受進入一種被稱作“篤定”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類似于印度教和佛教的冥想。
此外,日本茶道還講求“和、敬、清、寂”四諦,并將之作為一種務必恪守的禮儀規(guī)范?!八闹B”被用來修身養(yǎng)性的同時,還能夠?qū)π卸Y者本身起到氣質(zhì)提升的作用。
和,指的是上下有序、有理有節(jié)和上下調(diào)和。這種注重中庸和協(xié)調(diào)的情調(diào),是從中國的儒家思想中繼承過來的。靜,要求沏茶和品茶時要保證相對的安靜。日本人認為,只有在平靜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品味茶香、體會茶道的精髓。清,講究的是茶經(jīng)沉淀之后的清澈,以及道家“清凈無為”的理想。寂,指日本人追求的一種“幽寂”境界,在外表現(xiàn)為茶社和茶室的環(huán)境干凈整潔,在內(nèi)透露著“沉穩(wěn)安靜”的美學思想。
文史君說:
日本茶道也并非是“萬世一系”的,對于茶道有不同理解的大師都創(chuàng)建了他們自己的流派。比如著名的三谷流、古市流和小笠原家茶道古流都是如今還在活躍的。無論茶道的流派有多不同,他們在布置茶室的時候都有類似的講究。在進入茶室之前,客人們還必須經(jīng)過“茶庭、拜畫和凈手”三道工序。茶庭是方便客人靜心的一道場所,在這里通常布置有幽靜的竹子和蜿蜒的石子路。拜畫,是客人們拜祭主人在茶室前懸掛的畫像。一般畫像都會是主人家煊赫一時的前輩,也可能是一幅風景畫。如千利休在《南方錄》中所言“沒有比掛軸更重要的道具了。”它表明著茶室的主題和意圖。凈手,寓意著主客都放下塵世的負擔,安心的去享受品茶的過程。
這是因為在古代我國把茶傳入了日本,日本人也逐漸的喜歡上了茶,并且在茶中融入了自己的禪宗信仰,形成了自己的茶道。